新软件识别偷玩手机的“熊孩子”
2018-04-11 16:33:30 来源: 小 中
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变成了“手机控”,沉迷手机无法自拔。不少孩子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而引发视力下降、骨骼发育不良等疾病,甚至出现自制能力下降、心浮气躁等心理问题。
统计显示,大部分3到12岁的孩子每天会花1到3小时的时间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13到18岁的青少年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甚至可达3到6小时以上。如何才能让孩子远离手机呢?
近日,“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智能系统安全实验室徐文渊教授团队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行为识别的算法软件。该软件能通过识别操作者的手势等细节,判定出当前使用手机的是成年人还是小朋友。未来,这款软件有望能通过各种方式限制未成年人的手机使用行为。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也有很多能管理并限制手机使用行为的软件,但它们为何无法根治手机沉迷问题呢?
徐文渊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些软件多采用被动防范的方式,即在使用前需要打开软件进行设置,之后软件才能起到限制作用。如果没有启动该软件,孩子还是能玩手机,起不到控制作用。
相比之下,徐文渊团队开发的软件更强调主动防范。
徐文渊表示,团队通过获取手指按压的表面积、施加的压力、滑动的长度等度量数据,从而判定使用者是否是未成年人。如果是未成年人就会启动主动限制功能,这样就不怕“熊孩子”偷拿手机去玩了。
目前,这一软件识别的准确率已达97%,但依旧有3%的失误率。“若放到全国手机用户群体中,这个量也很庞大。”但徐文渊说,可以通过增加一些辅助手段来解决软件判断错误问题。
安装该软件后,软件如判定是孩子在用手机,它会友好地提醒小朋友;若孩子偷偷用手机购买游戏装备,软件则会限制其交易行为。
据悉,该技术尚处实验室研发阶段,还需后期不断完善。徐文渊表示,目前软件只是一种基础算法,并未被整合到手机的操作系统中。
在市场化应用方面,徐文渊希望有合作方加入,共同完成市场化开发工作,让技术转化为应用,让手机不再成为“熊孩子”的最爱。
相关文章
- 轿车三兄弟屡创佳绩、一汽丰田剑指年销百万巅峰
- 珠江人寿北京分公司积极开展“3·15”教育宣传活动
- 引领“中国智造”新样板 将率先在行业实现全链路数字化
- 我们采访了8位“心怀山海的男人”,结果……
- 平安保险投诉渠道升级 平安寿险客户投诉专线开通
- 贝壳VR博物馆完美收官 联合贝壳公益关照更多人的精神世界
- 稳挑丰田“销量王牌”重任,卡罗拉离不开“安全”进化
- 天津平安泰达金融中心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 津一商百货商贸携手舒适达品牌举办“牛转乾坤”促销活动 助力2021开门红
- 网络游戏“外挂”涉嫌多种违法
- 网游恶作剧 旧金山校方收到有人要枪击学生恐吓
- 2岁被亲生父母遗弃 荷兰夫妇收养的华人女孩回国寻根
- 中国援助照亮尼泊尔政府大院
- “中国核司令”:他的名字走入国家绝密档案
- 冲绳一家四兄弟轮流背的双肩背包既是回忆也是兄弟情义
- 集贸市场肉类产品价格普遍下降
- 批发市场鸡蛋价格略有上涨
- 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国产大豆价格涨幅有限
- 市民自榨油 专家回应称存在安全风险
- 慎食!美国男子食用“死神辣椒”出现剧烈头痛
- 为减肥吃素30年竟差点瘫痪 咋做一个健康素食者?
-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将粮食生产者与城市更好地连接起
- “变啦”助力数字健康管理 “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亮点
- 董明珠谈网红”董小姐”:先做好产品才会被认可
- 2018LPL春季赛常规赛MVP候选名单公布